你的位置:首页 > 财税咨讯
财税咨讯   
    联系我们

    地方融资平台迎及时雨严控债务增量不变

    2018/7/29 23:35:29      点击:

    原标题:地方融资平台迎及时雨  严控债务增量方向不变

    导读

    近期,市场涌现不少解读文章,一些毫不避讳地用上了“放水”、“宽松”等字眼。杭州公司注册但是和2015年连续降息、降准的情形不同的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

    “风来了,有些城投公司项目到期后没有续作,有的做了前期尽调没有下文,是时候再去聊聊了。”7月23日晚上,某资管公司的投资经理王明(化名)颇有些激动,他连夜订了机票,安排接下来几天行程,几个手头跟进的中西部地区城投公司项目,要再去地方跑跑。

    王明所说的“风来了”,指的是政策信号的松动。

    7月23日傍晚,国务院常务会释放政策信号,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更让金融机构人士关注的是,会议提到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时间已经临近7月底,对接城投项目的投资经理们原本内心焦急,在防风险攻坚战、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城投公司融资渠道收紧,没有多少新增项目,今年的业务眼看要凉。

    “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的官方表述,让一些跟地方投融资相关的人士骤然切换了模式。王明虽在积极安排接下来的项目行程,但仍然保持谨慎乐观。“有些分析离一线有点远,项目风险并没有变小。”王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近期,市场涌现不少解读文章,一些毫不避讳地用上了“放水”、“宽松”的字眼。但是和2015年连续降息、降准的情形不同的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

    AA+城投债见“曙光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信号,对城投直接融资是利好。”7月26日,东部某省会城市城投公司负责人赵青(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赵青所在城投公司信用评级在AA+以上,一个月前想要发行一期中票,根本无人问津。政策信号传导很快,本周金融机构认购积极性很高,债券销售一抢而空。

    “交易商协会的债券市场已经适当放开了,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企业融资在好转,包括中期票据、超短融、永续债、PPN等,城投公司有一定资金周转空间。”赵青指出。

    城投债销售的走俏,有多重积极因素叠加,还包括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认购AA/AA+城投债作为MLF抵押品,资管新规细则落地,在非标投资、净值法管理等有所松动等,给信用债市场带来利好。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指出,对于信用债来说,现在正处于黑暗隧道尽头的前夕。细分品种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估值抑或是买盘调整速度最快的应该是AA+城投。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则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产业债不断陆续暴露出信用风险,但是城投品种目前仍然保持着零违约的记录。展望未来,我们坚定地相信,城投债券仍是个相对安全的品种,其违约率会长期低于产业债。

    债券市场最先感知到积极信号,金融机构在积极行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除了王明所在的资管行业,地方城商行、农商行等也在重新与城投公司对接,商谈未来可能的合作机会。

    业务布局在中西部省份较多的王明表示,“东部沿海省份的城投债受到机构追捧,但是政策要传导到中西部还需要时间,地方政府的态度有了积极的变化。”

    从事政府投融资咨询工作的现代集团董事长丁伯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城投公司面临双重资金压力,一方面有些到期的存量债务,没法接续上;另一方面部分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融资渠道受到挤压。积极的政策信号,无异于一颗“速效救心丸”,对缓解城投公司资金压力短期很有帮助,但长期来看城投公司如何化解存量债务,可能还需要政策加以明确。

    在此之前,多地城投公司走在信用风险事件边缘,贷款资金“出现逾期—实现兑付”,警报拉响,随后又解除。

    比如,今年5月,中信信托发布信披报告,提示借款人天房集团届时可能发生无法如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违约风险。一周后,中信信托再度发布公告称,已足额收到到期贷款本息。

    7月中旬,有投资人爆料,“首誉光控黔东南州凯宏资产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经构成逾期违约,投资人到期未收到尾款。该资管计划融资主体为贵州黔东南一城投公司,用于当地棚改项目建设。随后,首誉光控对投资人的公告显示,逾期尾款实现兑付。

    据不完全梳理,经公开渠道披露的城投公司“拉警报”事件,发生在云南天津吉林、贵州、内蒙古湖南等多个省份。

    “我们自身感受到压力很大。”赵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市场化融资前提

    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上半年几经腾挪,终于等来了积极政策信号。

    发改委投资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去杠杆、防风险过程中,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存在矫枉过正、过度解读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是对过度解读的纠偏。地方有些合理融资需求,但仍然面临项目被叫停,或者暂停贷款。”

    地方政府防风险过程中,为了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需要控制政府投资项目,部分项目被叫停、缓建等。比如,新疆4月份叫停内部分PPP项目,经过项目筛查之后,5月份部分项目实现复工。

    “我们还要等银保监会的窗口指导,现在没有接到进一步的政策指令。目前的窗口指导仍然是要求不做平台公司业务,除非能证明该平台公司已经剥离了政府融资功能,同时还要求项目本身有现金流”,7月24日,一位信托公司投资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业内在等待细则落地。2015年,平台融资也曾经历过一轮收紧和松绑。当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要求区分存量和增量实施分类管理,依法合规进行融资,切实满足促进经济发展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需要。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政策虽有所转向,但也是有前提的。

    银行贷款业务一直比较青睐城投公司,但只做经营性项目,纯粹公益性项目不敢碰,财政部2017年以来下发的多份地方债监管文件还是要严格执行。这次政策调整,但严控地方隐性债务增量的方向应该不会变。货币政策定向宽松增加了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降低了融资成本,但风险还是要银行自己承担”,7月24日,有国有大行省级分行风控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王明也指出,像地方政府的水电燃气项目,因为有稳定经营性收益,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吴亚平表示,所谓市场化融资,有两个前提。首先,城投公司融资不能有政府直接的信用担保或者财政承诺;再者,项目收益中如果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或补助的,需要在合法合规、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的基础上。

    “在PPP项目清理过程中,有些地方明文禁止做政府付费类的PPP项目,杭州公司注册这是对政策的误读。只要不超过年度财政支出10%的红线,合规的政府付费类PPP项目也是允许的”,吴亚平指出。

    能否避免大水漫灌?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来看,大家并不认同这次政策预调微调,会带来大水漫灌的效果。

    “以往城投公司替政府举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政府下达计划、财政背书、城投公司借款,这样实现银政企间的合作。现在一切投资都要遵循预算法,按照新型投融资模式展开,包括PPP、政府购买服务,通过依法合规的程序,财政分年度付费,纳入财政预算”,赵青表示。

    在赵青看来,中国经济从追求速度转为追求质量,政府投资逐步迈入理性,加上当前防风险的体制机制,在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下,这次政策的微调不会带来大水漫灌的效果。

    作为在一线跟地方政府、城投公司打交道的金融从业人员,王明也认为这次也不会出现2015年那样的状况,“不仅仅是监管政策的收紧,各地发改、财政已经不再允许地方乱上项目,地方政府已经有不少官员因为融资债务的问题被问责。另外,防风险背景下,预计国开行、农发行也不会像原来那样激进。”

    吴亚平认为,“今年的经济形势要比2015年乐观,虽然有不确定因素影响,但宏观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现在政策的微调,是对原来政策过度解读的纠偏。今年基建投资增速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二,但经济增长仍在预期范围内,强基建刺激政策没有多大必要。”

    吴亚平还表示,此轮政策调整跟2015年不一样的是,针对融资平台的政策管控力度比较大,融资平台剥离了政府信用,没有政府的直接信用支持。财政如果对平台项目有补贴或付费支持的,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防止出现新一轮隐性债务的积累。

    但市场的担忧并没有彻底解除,我国地方债管理是否能摆脱“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还有待观察

    有财政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即便在今年严控债务的背景下,仍有部分市县政府超规模举借债务,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效率较低。有些地方官员仍默认,地方举借的债务,中央财政不会见死不救。如果这轮政策在执行中走偏,地方隐性债务将更加难以治理。

    为了防止市场的过度解读,7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国新办吹风会上明确表示,“我们强调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融资需求,但这些项目必须要符合相关政策、纳入相关计划,是地方本来就应该推进的项目,而不能是超越财力水平盲目铺摊子,要避免新增隐性债务。”